在黃海之濱的黃河故道入海口,“濱海白首烏”扎根這片沃土已有200年,作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,它承載著獨特的養生價值。在中草藥領域,白首烏與人參、靈芝、蟲草并稱為“四大仙草”。江蘇省濱海縣作為全國聞名的“白首烏之鄉”,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,孕育出品質上乘的白首烏,年產量達1.5萬噸以上,占全國白首烏產量的95%。近年來,濱海縣郵政分公司與當地合作社創新打造“郵政+合作社+農戶”模式,從種植、加工到銷售全鏈條發力,推動傳統農業向標準化、品牌化轉型。
“田間課堂”送技術
6月,正值白首烏養護的關鍵時期,在濱海縣首烏村的田間地頭,一場別開生面的“田間課堂”正在舉辦。“王大爺,您這片地的土壤濕度再降2個百分點,首烏能長得更壯實!”農技專家手持專業工具,一邊測量演示,一邊詳細講解土壤配比與酸堿度。“以前都是憑經驗種,現在跟著專家學科學養護,心里踏實多了!”首烏村村民李大姐開心地說。
為提升白首烏種植技術水平,濱海郵政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,聯合農技專家針對種植、養護短板開展專項幫扶。在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,現代化設備定時運作,首烏藤蔓在科學養護下茁壯成長。
據統計,截至6月底,“田間課堂”累計培訓農戶600多人次,標準化種植覆蓋率大幅提升,首烏平均畝產較之前增長10%以上,郵政的助農舉措成效斐然。
統購統銷搭平臺
曾經,單一的銷售渠道讓優質的白首烏難以走出鄉村。“以前,我們的銷路不暢,白首烏賣不上好價格,愁得我整宿睡不好覺!”濱海縣陳氏首烏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華文談起過往的艱難,仍是記憶猶新。如今,他充滿底氣。“郵政幫我們擴大了銷路。從去年10月與郵政合作以來,已為我們助銷白首烏30多萬元!”
濱海縣分公司負責人表示:“農產品流動起來才能產生價值!”為推動白首烏產業發展,該分公司圍繞服務鄉村振興“七大行動”,積極為濱海白首烏搭建統購統銷平臺。線上,充分發揮郵樂平臺的優勢,將其打造為展示白首烏養生價值的“云端窗口”,助力合作社產品上架銷售;線下,通過展銷推介、社區團購、積分換購等多種方式,全方位推廣白首烏產品。
陳華文的經歷便是生動寫照。作為“陳氏首烏坊”第四代傳人,他聯合種植戶,組建合作社,積極融入產業鏈。由于合作社所處位置較為偏遠,以往去縣城送一趟貨來回就要耗費大半天時間。如今,濱海郵政會根據網絡訂單直接到合作社收寄白首烏,然后通過郵政大網發往全國各地。“與郵政合作后,我們的銷售渠道拓寬了,物流渠道也順暢了。在郵政的幫助下,我們的產品還登上了中國農業網!”陳華文興奮地說。今年春節期間,通過郵政平臺,陳華文的合作社就賣出近5000箱白首烏。截至6月底,濱海郵政已寄遞白首烏郵件1萬余件。
產品升級拓市場
為提升白首烏的市場競爭力,濱海縣分公司積極聯合食品科研機構開展技術攻堅,成功研發出首烏粉、首烏片、首烏蜜餞等多元化養生產品,讓白首烏從初級農產品搖身一變成為養生界的“網紅”產品。
在市場推廣方面,濱海郵政更是下足功夫。針對年輕群體,推出獨立小包裝——首烏粉便攜裝,滿足其健身、辦公等場景下的養生需求;面向中老年群體,聚焦首烏片傳統滋補功效,聯動藥店開展健康講座與體驗活動,拉動養生消費。
濱海郵政積極推進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,深化與郵樂平臺的合作,大力建設農產品直播電商矩陣,開展社區團購,不斷拓展市場空間。一系列“組合拳”的實施,也取得了顯著成效。今年以來,濱海郵政累計銷售白首烏精深加工產品及其衍生產品50多萬元,拓展了產業價值鏈。
從田間到舌尖,從滯銷到暢銷,濱海郵政通過“郵政+合作社+農戶”模式,為白首烏產業發展插上了騰飛的“金翅膀”,使其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“金鑰匙”。“我們不僅要幫農民把產品賣出去,更要建立長期穩定的銷售渠道。”濱海縣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。下一步,濱海郵政將在金融支持、技術指導和渠道賦能上持續發力,讓有著百年歷史的白首烏,借助郵政服務的紐帶,從濱海田間走進千家萬戶的養生生活,在黃河故道入海口描繪出一幅產業興、農民富、鄉村美的多彩畫卷。